• Etiam mauris tortor, pharetra quis lobortis in, pharetra in diam


    August 19, 2013
  • Falauris sollicitudin quis dolor venenatis facilisis


    August 19, 2013
  • Suspendisse ornare, felis feugiat suscipit pharetra


    August 19, 2013
  • Fusce scelerisque nibh ac nisl luctus interdum.


    August 19, 2013
  • Quisque venenatis nisi neque, in vestibulum arcu


    August 19, 2013
  • Aenean at lacus ac purus eleifend egesta


    August 19, 2013

Recent Articles

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

「我書」定價思考術

ref: http://kwd.mlbuy.com/rhyytbd/8036


經濟與生活

首先蠻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做決定前,應該讀點經濟」這本書,我想大家在學習經濟學時,總流傳著「經濟經濟,經常忘記」這樣的一句話吧,因為書名以及書的內容,其實都是從我們生活角度來說明,善用經濟學的知識,可以影響對方心理想法,使得對方做出不是很理智的決定。這本書改天會在寫下心得來介紹給大家,這次要介紹的是定價思考術 」,主要是因為經濟學那本書中,其中一章節有說到訂價的一個思維,讓我對與定某商品的價錢時,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,所以才找了這本書來加強自己的觀念。


定價中的隱藏利潤

大眾定價時會有以下的方式,妥協、直覺式分、猜測、成本加價、跟隨競爭對手、以及沿襲慣例往往都會都採用「剛好可以用」的價格,或者是「依照利潤和成長定價」,這兩個之間的差異在於隱藏的利潤。由於每個對產品的評價都不同,所以定價時,需要記住同一商品須滿足不同評價的顧客,才能夠賺取到不同的邊際利潤率。
從我們生活中,常可以看到「早鳥票」、「會員限定」、「商業午餐」等,但這些定價商品,相較於願意花較昂貴的價錢購買者來說,其保有限制存在,例如:早鳥票張數有限,且需要在半個月前搶購會員限定,需繳年費」、「商業午餐,選擇性來說並不多」等,但就因為大家較在乎的事情不相同,及感受度的程度有差,所以這樣的定價策略,滿足了更多樣的客戶進而提高公司獲利。


書中討論到,福特汽車早期亞洲市場營運不是很理想,韓森當任要職,為了改善營運績效,當時第一時間內想到的是降低成本,但他心裡很了解,降低成本並非能完全的解決問題。積極的尋找獲利管道之下,將問題聚焦在產品定價下,從假設提高1%的稅後淨利率進行分析,發現到只要每一美元的營收多賺一美分利潤,淨收入會提高33%,現金劉增加45%,長久來看市值將會增加達45%。韓森發現定價策略將會帶來極高的獲利後,卻發現了另外的問題- 要怎樣說服團隊內的經理人,以下為他的四個行動。


1. 賦予業務團隊力量:         鼓勵並獎勵業務團隊多賣高利潤的車種,少花時間推銷低利潤的替代方案。2. 利用折扣,讓顧客購買高一等級的車款:        促銷折扣是獎勵顧客淘汰舊車,購買較利潤的車款3. 交叉銷售融資:
       利用低利率等促銷手法,提供給福特汽車信貸,使車貸市場佔有率上升
4. 重整車隊的銷售混和:
       當時福特主要車隊部門(政府、商用、租車公司),韓森認為減少賣給租車公司汽車,將會保有更多的獲利,故改變了汽車銷售結構。


這樣的策略成功改善營運績效,隨後因市場的變動改變了車市的買氣,韓森針對每輛車款進行分析,發現消費者的行為改變,重新規劃促銷方案,使得個符合消費者的需求;從不同地區的代理商中,發現配車的問題,某些高利潤的車款,在某些地區詢問度極高,重整配車的狀況,再次提高了公司獲利。


其實有在參加路跑的朋友,應該有發現近幾年的路跑價錢都在漲價,但是服務真的有提高嗎?就是仗恃著你不能接受這價錢,你就可以不來參加,凡正這價目久了大家就習慣的這種心態,然後開始一堆不相關的組織,紛紛也辦起路跑活動來撈一筆,路跑活動的軟硬設施不在提升,很有可能會讓好不容易興起的路跑風潮就又滅了。

回到正題,關於定價這門課,不知道你是否有其他的想法呢?或許,有機會的話,大家可以找這本書來看看,自己可能再找時間來看看訂價背後的心理學:為什麼我要的是這個,最後卻買了那個?」感覺這本書也滿有趣的。

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

「我書」麥肯錫的專業思維


from http://www.hunter.cuny.edu
閱讀完「麥肯錫的專業思維」後,對於面對問題/需求時的思考方向有新的調整:我們應當認真去了解所謂的問題及需求,其背後真正的內容及要解決的問題又是哪些。

We Should Know The Main Requirements. 
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過別人直接問你「你有沒有吃過某間義大利麵」、「你有沒有用某間保養品」等問題,而當下我們有時可能回答,『有,然後好不好用(吃),推薦他好用的產品(餐點)』;『沒有。』;但我們可曾認真思考,他背後問這問題的原因嗎?也許他只是剛好要某個地區有無推薦的餐館,亦或是他為了解決某件事,依照他自己有限的了解提出他認為的方法,假若是我們先從他問問題的本身去發展,或許對方提出的問題點就會不同了。所以在面對客戶的專案需求,我們應該是更掌握到對方是遇到怎樣的問題,需要幫忙。從這樣的角度出發,將會讓需求更貼近客戶的要求。

定義好問題的方向後,需要將問題分解成各自獨立的個體,並逐一進行討論哪個問題才是真正的核心,方從裡面著手,依造80/20原則,80%的問題主要來自20%的人/事/物的身上,找出真正得核心後,依造邏輯樹的方式,試想有哪些方式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,然後大家進行討論每個方案的優缺點,並選定往下要討論的方案後,開始去瞭解要採用這方案時,有哪些事項/技術/人事 等相關事項,會有所影響。然後針對每個事項瞭解的內容去整理並建立假設,並驗證其假設跟結論是否相同,將此知識分享及記錄到組織,使得往後遇到相類似的問題時,可以參考的案例。

Elevator Pitch Let's The Proposal Success.

在匯報專案驗證後的建議,盡量條理分明並已「電梯測試」方式僅僅30秒的時間將中心思想表達出來,來進行模擬簡報內容, 在簡報過程中,需保持簡單-一張圖表,傳達一個訊息。簡報只是一個工具,我們目的是要將驗證的結果,讓對方能接受,為了讓聽眾能接受我們的建議,需要建立彼此的信任,也許我們團隊對問題相對於聽眾來說較透測,但聽眾的專業度卻遠超過我們團隊,故建立彼此的信任是有其必要信的。首先,在進行簡報前,須讓聽眾對問題的本身相關的了解,並依造當時的反應修正簡報的內容,這將會提高聽眾對我們的認同及說服的機會。


We're A Team.

接下來說說團隊的組成,書中提到組成一個對的團隊,並不是都由強者組成的團隊就是對的,而是針對專案的需求找尋相關人員加入,並需考慮其能力及經驗和溝通技巧等要項,在麥肯錫文化來說團隊每位員工基本都擁有分析能力及溝通能力;書中提到,評估人員,不該只考慮外顯能力,而是要考慮其淺在特能力,對於我來解讀其要涵是,團隊來說有經驗豐富的人員,並加入有淺力的人,彼此專案進行過程中,將都會有所成長。內部溝通來說,我們須保持開放性且溝通過程還需要注意說話的方式,寧可溝通過度也不要溝通不足。

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

「我書」設計思考改造世界


設計思考,無所不在

我們日常生活中,使用到的東西,其實都是由設計思考發想後產生的成果。因為這些工具使得我們生活太便利,所以也就讓大家養成理所懶得思考的模式,卻忽略了這些工具設計成這樣的背後原因。看了『設計思考改造世界』之後,改變了我們看事情的角度與方法,也許你會說我又不是發明家,懂這些對我們又沒怎樣的幫助。其實,並不然,我們所習慣的行為,也許因為我們的一點點的建議,將會讓這些工具、服務更貼近我們生活,便利了自己,也造福了大家,甚至更商業一點,將它打造成產品,也許會為自己開創不同的道路。

怎樣思考,更設計

在設計思考裡面,最重要的是『人』在想什麼,我們要去瞭解對象對於產品、服務、真正在意的又是哪些,在『設計思考改造世界』一書中,提及一個思考過程- 3I (發想 Inspiration、構思Ideation、執行Implementation),先去發想有哪些方案可以解決我們的需求,進而構思想法的發展、產生及驗證,最後從我們研究專案中走向市場,過程中需要不斷的琢磨想法、探尋新的方向,所以3I空間是以非直線方式進行,他們彼此交互影響,反覆交錯著,方能交織成不錯的成品。

在進行發想之前,要先將基本的要素考慮進去,產品功能在應用上面的可行性、產品有無可能成為永續商品、對使用者是否有價值能抓住使用者的心,這些要素也要考慮實際的現實面向,適時取得平衡。

首先我們需要先從他人生活上面觀察,去發現生活中理所當然的背後其真正的起因,我們該該去注意那些人們不做的事情其背後的原因,或是矛盾操作流程其當初設計的原因,看那些人們不做的、聽那些人們不聽的,然後從中觸發不同的想法;有些時候,我們要想著這東西將會改變我們生活上面的習慣,需要試想著要如何讓人們學習這樣的行為模式;更重要的,我們要從他人的角度去思考,深入他們的生活作息,試著將產品套入人們的生活是否都能應用自如;起初我們是從某個特地的族群角度思考,試著將此族群擴大。

思考過程我們收集很多的可能性,創造了很多不同的選項及方案,然後我們需要針對每個內容做細項的分析,藉由訪談過程收集來的事實及過往的數據來為方案做有意義的結論,此過程屬於擴散思考及收斂模式;上述工作只是個過往的資料產生的結論,需要進行驗證能支持它,利用現有的工具(剪刀、圖畫紙、寶特瓶等),來動手做個假設性產品,模擬產品運用到我們生活中的狀況,過程裡面會有新的發現,重新回去發想過程,讓產品更加的完善。

對於參加研究的人,我們不該侷限在某特領域的人,如果可以的話找不同領域的人,加入研究團隊,將會讓產品的考慮的面向更加完整:而參與被詢問的人,除了使用者、消費者之外,若能找到極端的使用者,例如這產品上面使用上面的專家、老人、小孩、傷殘人士等,在使用過程的不便也納入考慮的話,將會讓產品上面的易用性更廣泛。

小巧思,真神奇

想信大家都曾注意過神奇拖把,他功用雖然是在拖把,但卻把每個人在拖地過程中最頭痛的問題解決了。以個人角度出發思考,在拖地過程,最令我頭痛的是清洗拖把上面的髒物,尤其是要瀝乾上面的水這動作,雖然曾經有個商品是一壓水就被擠出來的拖把,但除髒物的效果卻不彰,我想當初在設計神奇拖把的人應該注意到這些問題,並思考怎樣的方式最令人方便去瀝乾水這東作,並請教過不同領域的人才發想出用離心力的方式瀝乾水分(或是自己在觀察脫水機原理),且用更省力的方式完成此任務,最值得讚賞的是,神奇拖把還有進化發展到2代。

未來一起動腦思考

『設計思考改造世界』,改變了我們對看事情的態度,若將理念實踐在我們生活中,成為生活發明王,每當聆聽朋友生活的勞燒之餘,試著會發現是否有哪些行為是可以改變的;亦或是,在自己坐交通工具過程中,觀察一下路人都在做哪些事情,試著了解這動作背後的故事,發想是否有哪些事情可以讓他們更方便。從這小小的舉動著手,會讓自己看事情的角度多了些樂趣。生活觀察家,你準備好開始動腦了嗎?